在5月19日舉辦的2024RCEP區域發展媒體智庫論壇上,中國(海南)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接受總臺南海之聲采訪時表示,當前地緣政治競爭對全球經濟發展造成沖擊,但從RCEP實施兩年來取得的成績來看,美國主導的排他性“小圈子”不能阻擋RCEP區域經濟增長的潛力釋放。
遲福林指出,RCEP正式生效以來,以貿易投資為重點的區域經濟活力不斷增強。據中改院在論壇上發布的《2022-2023RCEP實施初步評估》報告,2022年,15個RCEP成員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3.9%,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增長21.7%,有10個RCEP成員國的區域內貿易總額增長實現兩位數,尤其是東盟欠發達經濟體的競爭力得到巨大提升,老撾和緬甸分別同比增長28.13%和13.68%。
針對當前地緣政治競爭對全球自由貿易帶來的影響,尤其是美國等一些國家提出“脫鉤斷鏈”和排他性“小圈子”的做法,遲福林表示,地緣政治對RCEP規則效力的作用會帶來一些影響,但RCEP具有極大的包容性,成員國中既有發達,也有最不發達的國家,合作是這些國家的共識和基礎,也是區域發展的大局。“我認為,目前來看,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基本上沒有發揮多大作用,東盟國家并沒有從中得到多大好處,難以真正沖擊RCEP”。
遲福林進一步表示,中國始終是RCEP的重要推動者。2023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比RCEP生效前增長4.9%,遠遠高于RCEP區域內的貿易增速,2022年中國對東盟的貿易投資存量更是達到1546.6億美元的新峰值。遲福林對中國和東盟成為全球經濟的增長中心充滿信心,他認為,隨著RCEP紅利持續釋放,中國-東盟產業鏈供應鏈的進一步融合,將加快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對于如何進一步共建全球最大的區域大市場,遲福林指出,當前面臨著部分成員RCEP規則利用率還偏低的現狀,這需要政府、智庫和媒體加強對相關規則的解釋和宣傳,“這次的會議已經讓很多前來參會的政府官員和企業代表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通過討論形成共識,尋找解決措施,我對未來提升中國-東盟規則利用率,釋放RCEP的增長活力和紅利寄予期待”。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
RCEP業務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