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也就是RCEP)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這個“超級自貿區”的到來,對全球貿易、區域經濟和中國發展意味著什么?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近日發布《RCEP對區域經濟影響評估報告》,就RCEP生效后對區域貿易、投資以及經濟產業發展的影響進行了全面分析。
俞子榮(左)接受中國之聲記者丁飛采訪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東盟6國和中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共10國生效實施,這標志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RCEP 生效后,區域內90% 以上的貨物貿易最終會實現零關稅。
RCEP對區域和全球經濟的影響
報告顯示,到 2035 年,RCEP 將帶動區域整體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出口和進口增量分別較基準情景累計增長 0.86%、18.30%和 9.63%,出口和進口累計增量規模將分別達到 8571 億美元和 9837 億美元。全球層面,到 2035 年,RCEP 將帶動世界實際 GDP 和進出口貿易分別較基準情景累計增長0.12%和2.91%。那么,這種增長是如何實現的呢?
記者:俞院長您好!RCEP正式生效后,在關稅減讓方面具體如何讓各國受益呢?
俞子榮:RCEP在貨物貿易關稅減讓方面有兩個重要成果。一個是通過RCEP,我國首次與日本建立自貿關系,這是一個突破。RCEP生效后,日本對我國農產品的最終零關稅比例將從WTO現行的25%上升至約56%,對我國非農產品的最終零關稅比例將從49%上升至約95%。從中方而言,我國對日本產品的最終自由化率將從現在的約8%逐步升至86%。另外,我們國家和東盟已經有自貿關系的,在RCEP條件下,我們和東盟之間進一步放開了一些貿易產品的自由流動。
記者:剛剛我們說的是貿易。那區域內的投資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俞子榮:從制造業投資來講,RCEP成員目前都采用負面清單方式進行承諾。負面清單和以往的正面清單相比,有一些優勢。一個是確定性更強,另一個是“不可逆”,也就是一旦作出承諾,自由化水平就“不可逆”了。這樣有利于降低企業不確定性風險,促進企業在RCEP區域內進行投資布局。
記者:RCEP對區域內的國家影響肯定是不一樣的。您有沒有測算,哪些國家是受益最大的?
俞子榮:從測算結果來看,確實影響不完全一樣。一個總的結論是,成員都是能夠從RCEP協定中受益的。如果從進出口貿易的增長和對實際GDP的拉動作用來看,東盟國家的受益是最大的;從經濟福利的增長來看,中日韓這些非東盟成員受益更多一些。現在大家很關心經濟蛋糕到底怎么分,但我想目前更重要的是,所有RCEP成員都要考慮如何把 RCEP合作的蛋糕做大,在做大的基礎上大家再來分這塊蛋糕。
RCEP對中國的影響
毫無疑問,RCEP的實施將成為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橋梁與紐帶,增強我國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報告》模擬結果顯示,到 2035 年,RCEP 將使中國實際 GDP、出口和進口增量分別較基準情景累計增長 0.35%、7.59%和 10.55%,出口和進口累計增量將分別達到 3154 億美元和 3068 億美元,經濟福利將累計增加 996 億美元。那么,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之間,機遇和挑戰各占幾何呢?
記者:去年東盟超過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RCEP生效后,中國企業的進出口也好,投資也好,會不會進一步向亞洲地區轉移?
俞子榮:這個我想不能完全這樣講。因為從數據看,RCEP成員這些年來已經是我國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的重要對象。所以RCEP生效之后,成員之間的貿易投資會更加緊密,因此RCEP應該是進一步地鞏固目前這樣的一個發展格局。
記者:你們報告中有沒有一個預判,比如RCEP生效后,哪些領域、行業或者產業受益會更大一些?哪些領域的競爭會變得更大一些?
俞子榮:我們的判斷來看,服務業將普遍受益。比如說貨物進出口增長將帶動物流運輸業發展,電子商務的發展會促進跨境電商以及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網上交易這些數字環境下的服務貿易發展,人員往來也會更加便利。但是農業和制造業的情況就會比較復雜,總體來看有利有弊,具體還取決于RCEP生效后企業如何積極應對。
記者:我們現在總聽到“政府和企業要利用好RCEP規則,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到底該怎樣利用,您能否舉幾個例子?
俞子榮:比如知識產權領域首次引入數字環境下的侵權行為,競爭政策要求國內執法程序更加公平、公正和公開。政府采購領域要求加強透明度,這些都會帶來國內營商環境的優化,不僅有助于我們引入更多高新技術產業外資,也會促進我國的企業適應國際經貿規則、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從而有利于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自貿協定的價值和意義
RCEP生效之前,全球已經有350份左右多邊、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貿易自由化自誕生以來,經歷了單邊、多邊和雙邊三個發展階段,到現在形成了WTO領導下的多邊、雙邊貿易協定體系。中國“十四五”規劃也提出了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的新要求。為何各國都重視建立和發展自由貿易區?全球經濟會進入一個“亞太時代”或“亞洲時代”嗎?
記者:是不是可以這樣形容,WTO就像一條大馬路,成員都在上面向前跑,都可以享受“最惠國待遇”。然后區域自貿協定就像大馬路上的快車道,靈活性更高,區域內成員達成低關稅零關稅的空間也更大?
俞子榮:你的描述很生動。可以這樣講,在WTO框架下,由于成員多,想要達成一個統一的優惠很難,但是自由貿易協定給了大家一個諸邊的選擇,相關國家可以在WTO規則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放市場,自主選擇談判對象,把在WTO中沒有達成、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放在自貿協定中去解決。所以說,自貿協定在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上都是推動各國經濟制度更加開放與合作的快車道。
當然這么多的自貿協定,不同的優惠待遇和原產地規則之間會出現相互重疊、交織,我們在學術上把這種現象叫作“意大利面條碗效應”。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能引導企業更好地利用這些政策,就要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這也是一個挑戰。
記者:我看到一份數據,亞洲自由貿易協定數量已經占到了全球自貿協定數量的一半以上。我們知道過去幾十年,區域經濟一體化基本是以歐洲和北美為引領的。現在RCEP是由東盟為中心的亞洲國家主導推動的,RCEP的誕生對全球貿易和規則體系會有多大程度的影響呢?
俞子榮:我認為不用去提“引領”問題,因為RCEP不是一個僅僅局限在亞洲區域的封閉式的貿易協定,它是開放的,未來我們肯定會吸引更多的新成員加入,推動更大范圍內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讓更多國家受益;域外經濟體的溢出效應也會更加明顯,所以不一定非要說“引領”,任何一個自貿協定都在不斷地相互借鑒、相互創新,在一個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下,區域經貿規則的不斷創新、相互借鑒、融合發展都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益貢獻。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
RCEP業務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