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逢春,改革一往無前。2017年4月,四川自貿試驗區青白江片區正式掛牌。七年耕耘,這塊制度“試驗田”結出累累碩果,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效。
回望建設之初,青白江片區國際班列馳騁不息,譜寫絲路傳奇,擔起“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的使命;聚焦開放發展,青白江片區全面完成115項改革任務,累計形成134項制度創新經驗案例,43項創新經驗獲得國家部委或省級復制推廣,積極發揮“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發展”的作用。
陸港特色突出
自貿紅利凸顯
青白江片區作為全國唯一依托鐵路港而設立的自貿試驗區,區域特色突出,以成都國際鐵路港為核心,穩步擴大規則和制度型開放,多項改革舉措走在全國前列。
去年五月,四川首列“一單制”融資出口專列成功發運,實現融資模式新突破和出口項下首次獨立融資“雙創新”,進一步擴大成都國際鐵路港多式聯運“一單制”應用場景和適用范圍。
這是青白江片區聚焦規則探索“促便利”的一次創新實踐,以多式聯運“一單制”為突破口,著重體現成都國際鐵路港的橋梁紐帶功能。
成都國際鐵路港相關負責人表示,自“一單制”改革以來已累計簽發1.3萬余單,涉及金額超9億元。
“截至目前,‘一單制’+區塊鏈技術在中老班列得到應用,成功為四川出口企業簽發‘一單制’門到站電子提單。同時,全國率先簽發老撾經成都至俄羅斯跨洲際多式聯運‘一單制’,實現跨洲際全程多式聯運。”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表示。
隨著自貿改革紅利加速釋放,青白江片區專注于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優化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體現在制度創新“降成本”方面,青白江片區制定《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 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的十條措施》,有效提升通關效率和降低通關成本。
體現在放管服“優服務”方面,在全省率先推行“個轉企”許可(資質)保全改革、工程建設項目“結備合一”、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無人干擾“點單式”服務等創新舉措,切實提高經營主體獲得感,助力青白江區連續4年獲評“中國投資環境質量十佳縣(市、區)”、蟬聯“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示范區”。
培育樞紐動能
激發產業活力
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開放通道,青白江片區成功打通中吉烏公鐵聯運通道、中緬公鐵聯運通道、“中老泰”全鐵通道等新線路,從此地出發,“多向延伸、海陸互聯”的新型國際公共產品日益增多。
“在成都國際鐵路港,國際班列穩定開行,構建起西至歐洲、北至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國際鐵路通道和國際鐵海聯運通道。”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部長寧巍表示。
基于通道優勢,青白江片區創新班列運營模式,全國率先打造“瀾湄蓉歐快線”“越桂蓉歐快線”,實現中歐班列與中老班列、中越班列的有機銜接。全國首發“中老泰”全程鐵路直達班列,實現成都經中老班列5天內到達泰國。創新推出“蓉歐速達五定班列”服務模式,該模式入選了2023年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建設最佳實踐案例。
疊加“智慧陸港”建設,實現海關、班列及場站間的數據集成交互,將整體作業效率提升40%,通過高質量運行城廂站國際集裝箱功能區、中遠海運多式聯運中心、集裝箱共享中心等功能性平臺,保障樞紐年吞吐能力達200萬標箱。
當前,成都國際鐵路港兼具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國家級經開區“三區”功能,高能級平臺推動“通道+產業”融合發展,吸引國際供應鏈、國際貿易、臨港智能制造等主導產業集聚發展,按照“港口+龍頭企業+產業集群”思路,引進各類重大項目近200個。
同時,通過服務成都市產業建圈強鏈,與成都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型材料等重點產業生態圈形成“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采購配送”產業聯動模式,并聯合德陽、廣元、瀘州、宜賓等13個區域設立“蓉歐+”貨物集散基地,持續開展班列運力資源統籌及貨源集結,帶動“川貨出川出海”,實現“四川用四川進”。
讓自貿試驗區更好發揮示范作用,改革創新任重而道遠。成都國際鐵路港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圍繞改革整體謀劃和系統集成,聚力實現制度創新改革、開放通道建設、開放平臺提能再攻堅再突破。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
信息發布